寺院介绍

    about.png石佛公即灵远宫,为闽西宗教圣地,位于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风景区内,建于龙岩八大景之一“九侯叠嶂”间,是新罗区著名的朝拜圣地、旅游圣地。
              石佛公“定力无比感招有情,光照社稷庇佑百姓”,300多年以来,因此求拜者络绎不绝......

    查看详情 >>

    石佛公历史

    1.jpg

        石佛庙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年间重修名曰:“灵远宫”。它背靠龙岩八景之一“九侯叠嶂”的九侯山半山腰中,宫的对面是龙岩的最高峰岩顶山。这里壁立千仞群峰起伏,那著名的“王府点兵”山稳约可见,宫底下涧深万丈,俯看碧绿色的涧水,随着山势弯曲...

    查看详情 >>

    本地文化
龙岩城区人神信仰记述
Date:2017/9/25 浏览人数:5377

神灵纯属观念形态上的东西,人们的起始意识里,是对人的敬仰,表达对未来的憧憬理想。而中国的神灵不同于西方倾向理想的理念,是一种面对现实生活的延伸。一些对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国家民族英勇献身的杰出人物,他们生前壮烈辉煌,在身后往往会升华为神灵,而被后人所膜顶礼拜。比如中国到处都设有文庙、武庙,所祀的是孔子、关羽,后来连颜回、孟子、朱熹也都进入文庙,而赵云、岳飞……也都进入了武庙,从而构成了影响着世界东方的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还有它充满各个地方特色的入神,比如在福建(包括台湾、四川)就有遍布各个角落的海峡女神——林默,沿海叫妈祖,龙岩内地叫姑婆。还有与之同时的医神保生大帝吴本(音滔),又叫吴真人,他们都是对社会做了许多好事,受到人们的感念与敬仰,身后传说羽化升天,由人变成了神。在龙岩城区人们所崇奉信仰的由人而变成神,也都颇具地方特色,这里,我们对于建国后尚存的神庙,联系他们生前的作为,可以窥见他们是怎样由活生生的人而变成充满神秘色彩的神。

陈元光,即开漳圣王的威惠庙,在西宫巷底,龙岩二中大门口外的煤炭公司宿舍楼群处,至今里面仍有许多当年庙宇的石柱、石匾。威惠庙的建立表明龙岩是属于闽南文化的地域。河洛(闽南)文化的开拓者是陈元光,龙岩为感念他治理闽西南,推行民族融合政策“化蛮獠之俗为冠带之伦”的丰功伟绩,立祠庙,每年十一月初五即陈元光牺牲忌辰,龙岩城区不论姓氏都到此膜拜,直至建国初庙毁。

邹罄,立庙于大崶山顶,即原地区印刷厂内。他是唐五代人,明代何乔远在《闽书·方域志》记述:“邹氏,名罄,固始人,从王审知入闽,平汀寇,镇雁石有功。”唐五代从王审知入闽的经过就是南下汉人与闽西土著“蛮獠”争夺统治权的过程,当时龙岩雁石是汉人与“蛮獠”土著争斗的前线,笔者在“先有湖营,后有龙岩”一文(见《龙岩史海钩沉》一书)曾介绍白沙湖营山区山耕部落开发的情况,邹罄作为南下汉人的首领对开发龙岩雁石以西的城乡起了镇守保护的作用。所以后人在龙岩城内的嶽顶立有邹公庙,即通灵庙。乾隆《龙岩州志》记:“在州治西官寨东南隅。俗呼邹公。神姓邹名罄,从王审知人闽,平汀寇。卒,民祀之。元至正四年,南靖寇李志甫(畲民首领)攻岩,官祷于神,着灵异。贼(起义军首领)败事闻,封武胜侯”。即在元代仍是龙岩城区人的保护神。龙岩城区人民一直祭拜到建国初。

文天祥,现存适中坂寮岭有文丞相驻军故垒碑,以及信国公桥,简称国公桥。宋景炎元年(1276)7月,文天祥在南剑州(南平)号召勤王,10月经闽中移师汀州,当时汀州知州黄弃疾降元,文天祥不得不辅佐益王经连城县王城、垂珠岭一路南下龙岩,景炎二年(1277)正月进驻龙岩,坂寮岭是文天祥抗元的前哨阵地,铜钵城是文天祥驻兵腹地。文天祥在龙岩屯兵两月有余,扩军万余,曾探访城区翠屏山龙岩洞,故明朝龙岩城区人在龙岩洞建有“景忠祠”(文信公祠)祀之,后圮废。现仅存适中镇的故垒碑和国公桥。

郭铉、郭炼兄弟于宋景炎二年(1277)正月,投奔信国公文天祥,文天祥授予兄弟为左右先锋,并封为惠、济二侯。后文天祥在五坡岭被俘,郭铉、郭炼兄弟潜回故里,依托铜钵石砌城垣,继续抗元,至元十九年(1283)12月,闻文天祥在大都英勇就义,兄弟悲愤至极,知道大势已去,报国无门,决心以死尽节,于是,北向哭拜文天祥,泪尽继之以血而亡。明代铜钵里邑乡亲,立香林庙塑像祭祀之,数百年香火不断。原来庙里有郭铉、郭炼兄弟木塑神像,高二米多,端坐正堂,庙外有郭炼单身木塑神像,高约一米,供百姓抬游全乡,该像不分姓氏,每年11月初10下乡巡游,然后轮流停放民舍。58年破除迷信,原香林庙被毁,里面端坐神像被藏于郭氏宗祠追远堂正间楼棚,文革初期被抬出剖掉烧毁,当时围观群众中郭秀英拾得一颗神像的绿宝石心脏,被她珍藏起来,后郭秀英嫁南石,便以这颗宝石为心于圆田塘塑新像立新庙。郭炼单身神像被藏于内寨,改革开放后又抬出乡里巡游,让人膜拜。香林庙则由里人与台胞集资7万多元,选择在风景幽美的石山园重建。至于莲花山麓西侧郭公庙也是祀郭铉、郭炼的,是以后从铜钵分立的。

陈真庵地处乌石山(今天马山顶东面),据《龙岩县志》记:“陈真佛,邑人,少时寄居东肖社张西陵家,饭牛孳息,长佯狂,辟谷乌石山中……。”张西陵(1325-1412年)为东肖张姓二世祖。明初东肖始建铁山宫(现东肖镇镇政府所在)官址占尽白土风水,此前曾有豪户拟于该址建宗祠,乃陈真挺身设下妙计,智改为白土八甲共祀之铁山宫。陈真常来往于漳州府与龙岩县间,活动于城关、西陂、营溪、东肖、湖邦、红坊、铁山、大池、小池一带,揶揄财主,替穷人打抱不平;发展生产,为百姓排难解忧,反映龙岩劳苦大众愿望。平生信佛,后于五月十三日圆寂于乌石山石室。邑人遂于火化石室处设庵祀之,六百余载香火不断。

王有容、闵允嘉祠庙,乾隆《龙岩州志·秩官志》记:“王有容麻城人,长沙恩贡,(顺治)九年(1652年)任(龙岩县知县),有御寇功,修邑志,建南门,重造龙津桥(南门桥),诸迹备列碑传,立祠。”“闵胤(允)嘉,德化人,恩贡。考选通判,改授。俱顺治间(1644-1661年)任(龙岩县县丞)。”王有容祠庙已废,改革开放后,溪南村于莲花山东麓重修观音阁,在观音阁西侧立祠,初有偶像,后改神主牌,上书:

知县王有容

“古代建龙津浮桥  公尊位

县丞闵允嘉

溪南村众  同敬立”

旁有对联“王闵功存青史,二公德配灵天”。

张廷球张公祠,地处龙岩四中背后河边东桥坂天后官东边,原来是个小祠,2003年秋群众集资30多万元重修张公祠,祠门外石刻碑文记述了张公的政绩:

张廷球字泽臣,桐城人,雍正十三年(1735年)知州事,时新州初立,诸事草创,廷球殚虑经营,修学宫,建公署,复书院,增泮额,治桥梁,筑陂圳,百度维新,士民欢戴。公余之瑕,又为考献征文,政既就绪,志书亦因之以成。在任数年,为民谋生,纤悉备至。寻引疾归,州人立祠祀之。

乾隆《龙岩州志》记他原来是授福清知县,雍正十三年升任来岩,在《艺文志》里还收录他的《新建东津浮桥碑记》及其他三篇短文。在张公祠的神龛旁及厅柱有三副对联,表达龙岩人民的爱憎:

“清官廉洁办实事,为民造福树楷模。”

“入祠拈香四方百姓颂公德,出阁静思天下佞臣应汗颜。”

“张扬正义为民造福品质如金,公勤廉政修桥筑堤善果分明。”

这些对联实际上对是一些贪赃枉法者的谴责,以及对清官勤政为民的颂扬。

总之,对龙岩城区入神信仰,在我们剔除其迷信成分后,正是表明了龙岩城区人民的爱憎感情,凡是为人民做过善事的前贤,龙岩人是铭志不忘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心中的一杆秤是公平的。


版权所有:石佛公   

闽ICP备20006757号
石佛公|石佛公景区|石佛公文化|石佛公电话|石佛公地址|石佛公解签|江山石佛公|龙岩江山石佛公